首页 > 百科知识 >

信用的特征是什么(信用小故事:信用的起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0 05:06:37    


什么是信用?信用的意思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基本的行为就是借贷。简单地说,信用指建立在对受信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借贷行为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它的产生有两个条件:(1)有了私有财产;(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贫穷的氏族或家庭为了维持生计,以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向富裕的氏族或家庭借贷,信用就发生了。可见信用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它的发生并不以货币存在为前提,其历史早于货币。

最初的借贷是实物借贷,粮食、农具等生活和生产必需品。食物借贷有很多局限,要受贷出对象、实物种类、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货币产生以后,货币借贷突破了实物借贷的局限,对借方来说,他可以用货币购买所需要的实物;对于贷方来说,货币既可作为财富储藏,又可用于购买另外的物品。所以,货币产生以后,借贷扩大了,货币借贷成为早期信用的另一种形式。

周代已经存在借贷之事,《周礼·天官冢宰上》载小宰职责有“听称责以傅别”。郑玄注曰:“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听讼责以券书决之。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成两半,债主执右券,债务人执左券。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借贷发生的事件已有史可查。《国语》、《左传》、《管子》、《史记·货殖列传》等文献,均记载了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借贷事件。西周时期中国的实物信用已经盛行,不仅有私人信用,而且开始出现政府信用,有了专司政府借贷的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泉府。代理政府借贷,是当时的财政金融机关,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