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设计(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8 10:34:33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史实;义和团运动口号及其局限性;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主要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要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本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加快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胡作非为,配合外国的侵略活动的猖獗,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势力矛盾尖锐。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清政府态度: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于是,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容易被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过渡: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他们杀洋人,烧洋货,攻打教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华民族完全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

二、抗击八国联军

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西摩尔(1840—1929),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他任联军统帅。

时间:1900年,

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实现瓜中国的侵略计划,而发动的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这就是著名的廊坊战役,俄军死伤三百人。另一方面,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再加上接到列强关于要慈禧归政光绪的谎报,慈禧太后宣布对外宣战。

主要战役:

北京: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的进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极为被动,成为列强扩大侵略的借口

西什库教堂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天津:老龙头车站和紫竹林租界

老龙头车站

紫竹林租界

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天津陷落。

1900年,8月14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在逃跑过程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是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是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洗劫了北京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欠下了中国人民的又一笔血债。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中国的损失是无以计数的,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背景: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时间:1901年

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

11国公使在商讨同清政府议和事宜

3、内容:

内容

危害

影响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列强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有利于控制清政府。

该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影响:是中国近代以来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本课小结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20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有的只是屈辱,是悲愤。我们不能忘记1900年的国耻, 启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义和团运动

1、背景:

2、清政府态度:

3、口号:扶清灭洋

二、抗击八国联军

1、时间:1900年,

2、目的:

3、战争性质:

4、主要战役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背景:

2、时间:

3、内容:

4、影响: